――「從生命教育的思考教學看繪本」
一本好的繪本,包含了許多值得分享、傳遞的生命啟示。
透過思考教學的引導,彩虹志工帶領孩子反思自己,也有了改變的動力。
文╱鍾美惠(彩虹愛家生命教育部主任)
藉由「生命教育」來幫助兒童建立健全的生命信念,一直是彩虹愛家的使命。起初,參與培訓的志工都以家庭主婦為主,孩子們也都稱這群志工為「彩虹媽媽」。彩虹媽媽每週一次利用早自習到班上和孩子們說故事,期待藉故事中的榜樣讓孩子們有多元性的學習。而彩虹媽媽們也發現,這一本本繽紛的繪本當中,有著許多值得分享、傳遞的價值與生命的啟示。因此彩虹生命教育團隊透過繪本的討論加入有效的「思考教學」、「體驗學習」、「多元藝術」與「關懷陪伴」等教學方法,讓生命教育課程更活潑豐富。
其中,「思考教學」主要是以繪本故事做為媒介進行教學,再進而帶領學生進行四層次的提問討論,在老師、同學間的合作思考下,引導學生對照自己的生命經驗進行反思,產生行為改變的動力。透過孩子自己從故事中的領悟,讓孩子更印象深刻,並且成為一生依循的指標。
在「思考教學」中提到的「四層次提問」,是一種由淺入深,由客觀至主觀,由具象至抽象的提問方式。在志工老師們熟讀繪本之後,根據課程目標設定討論方向,再從教材中找出可以和孩子對話的問題:
第一層次─故事中的人、事、時、地、物的觀察。
第二層次─回應(感受、聯想)與深入的解讀。
第三層次─驗證與發現 (與自己的經驗連結、映照
與反思,得到新的體悟、看法)。
第四層次─心得與應用(整理剛才的發現,思考可
以帶出哪些新的行動及應用)。
以下我們透過繪本《蛤蜊之歌》來看看該如何引導這四層次的生命教育教學:
《蛤蜊之歌》
■故事簡介:
故事中的妮妮是個蛤蜊鑑定高手,每當媽媽買蛤蜊回來,都要經過妮妮敲敲聽聽後才能下鍋。有一次,媽媽又從市場買了一包蛤蜊回家,妮妮熟練的分辨著蛤蜊的好壞,不料,敲完後發現,整包的蛤蜊都壞掉了……經過媽媽親自檢查,才發現原來所有的蛤蜊都沒問題,壞的只是妮妮左手的那一顆。妮妮聽了媽媽的一番話恍然大悟,也敏銳的覺察出自己和新同學相處困難的原由。
■繪本省思:
在人與人的關係中,有人常因他人與自己的生長環境、教育背景、個性特質的不同,而產生摩擦或衝突,但也有人可以和人都相處愉快,關鍵可能就在於自己是哪一種蛤蜊。究竟什麼樣的人才是一個好蛤蜊呢?他應該有一個健康、自我接納、並且時常保持正向思考、擁有好的包容力與自省力。一個懂得自我接納的人,不會太在意他人的看法或因人的批評而輕易受傷。若能常常檢視自己並做調整,相信許多人際問題便能輕易的迎刃而解了。
■繪本討論:
1. 妮妮第一天上學回家為何氣沖沖的呢?
(第一層次—觀察)
2. 後來媽媽請她做什麼事,她的臉上才露出笑容?
(第一層次—觀察)
3. 妮妮如何檢查蛤蜊的好壞呢?結果如何?
(第一層次—觀察)
4. 當妮妮發現「因自己的想法才誤認同學都在欺負她」後,她對同學的想法有哪些改變?
(第一層次—觀察)
5. 媽媽說:「我們用來檢查的標準會影響檢查結果」對妮妮有何啟示呢?
(第二層次—深入解讀)
6. 你同意媽媽說的話嗎?故事中的哪句話讓你聯想生活中哪些類似的事呢?
(第二層次—回應與聯想)
7. 在你過去的生活中你較多用正向或負向的想法看人呢?這對你的人際關係有何影響?
(第三層次—經驗連結)
8.從這本繪本你領悟出交朋友的秘訣嗎?
要如何與人相處會比較快樂呢?
(第四層次—應用)
生命教育的教學並不是說教式的灌輸孩子大道理,而是透過引導、啟發與鼓勵的原則來進行生命教育。透過「提問」讓孩子從思考與對話的歷程,學習表達和尊重他人的想法,同時也從故事中的感動進入自我內省的歷程,以啟動生命改變的動力。這樣的對話可以發生在師生與親子的任何互動機會中,相信不但有助於彼此關係的精進,更有助於孩子生命的成長與改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