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5成孩子 每日做家事時間不到10分鐘
從做家事行為看生命教育的推動
家樂福攜手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 首推賣場式家事遊戲教學
您會讓孩子幫忙做家事嗎?您家中的孩子一天平均做多久的家事呢?您知道讓孩子學習做家事,也是一門重要的教育課題嗎?日前財團法人家樂福文教基金會與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聯合舉辦新世代兒童家事行為大調查活動,數據顯示高達9成8以上的家長認同讓孩子做家事,能讓小朋友更體諒父母辛勞、讓小朋友更懂事,但調查內容也顯示,超過5成的台灣孩童每日做家事時間不到10分鐘,而有近6成的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偶爾才會幫忙做家事,換句話說,家長認同做家事對小朋友有正面的影響,但實際落實的父母及主動幫忙的孩子並不多。
賣場式生命教育 家樂福兒童新樂園形塑孩子正確價值
財團法人家樂福文教基金會連續七年於家樂福賣場內推動兒童新樂園活動,透過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基金會專業的規畫,全臺59間賣場搖身一變成為小朋友的體驗生命教育的遊樂場,累計六年來,已超過405所幼稚園、共計10,655名孩子參與活動。家樂福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吳柏毅也特別指出:「家樂福的企業精神就是打造家家快樂又幸福的生活,在賣場裡推動生命教育活動聽起來很另類,但賣場其實就是所有家庭生活的縮影,舉凡生活中的所有用品,都能在賣場內看見,藉由家樂福賣場裡各式各樣的生活「道具」使用體驗,從遊戲中學習,培養孩子正確的生命教育價值,也是我們長期與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合作的原因。」
「我愛做家事」 從家庭出發,生命教育進階推動人與人的對待價值
今年家樂福兒童新樂園的主題是「我愛做家事」,針對這個主題,家樂福兒童新樂園合作夥伴台灣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執行長陳進隆表示:「兒童生命教育的推動有四個階段,包括人與己、人與人、人與環境以及人與生命,從去年開始,家樂福兒童新樂園所推動的生命教育進入「人與人」為主的教育階段,由於每一個小朋友最先接觸的「人」大多是自己的家人,因此透過家事行為與家人產生的各種互動,是本階段一個很重要的學習,我們今年動員全國將近112位彩虹媽媽志工,擔任全臺家樂福兒童新樂園活動講師,並設計了摺衣服及收納物品等結合家事的遊戲,透過繪本的輔助教學,讓孩子在活動中學習「愛惜自己與尊重他人」的正面價值,我們希望與家樂福一起為建造孩子的美好生命而努力。」
家事生命教育 有效協助孩子心理及生理朝向正面發展
日前任職於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長期協助彩虹愛家推動生命教育的劉慈惠教授,今日也特別分享他的看法:「從孩子的發展角度來說,他的所有學習都是透過Learning by doing,也就是從做中學,「做」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例如現在有很多孩子都上了幼稚園還要上感覺統合的課,可能是由於父母或家人都幫他們把事情打點好。他們不會自己扣扣子、不會拿剪刀,綁鞋帶,尤其是孩子在學校發現為什麼很多事情同學會,只有自己不會,就會產生挫折感,因此透過家事來訓練孩子,生理上不僅可以讓他的大小肌肉順利發展,心理上也不會讓他產生與同儕的差異感,進而影響孩子的自信及人際關係。」劉慈惠教授更提到:「調查數據裡顯示,有超過6成的父母(64%)不願意讓孩子做家事的原因是「自己做比較快」,而有4成左右(41%)的父母是因為「擔心小朋友不會做或是受傷」,其實這些觀念都是可以再轉化的,只要透過簡單的分工,例如妹妹幫忙擺碗筷、吃完飯後哥哥收碗筷,這其實已經是一種讓孩子懂得幫忙家庭的一種方法,透過家事工作的賦予,其實更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及增進親子間的溝通。」
生命教育 讓兒童生命更精彩
家樂福文教基金會與彩虹愛家生命協會,從4月份開始,將陸續於全臺家樂福賣場推動家樂福兒童新樂園【我愛做家事】生命教育活動,幫助孩子建立自信、認識自己,更要透過做家事學習欣賞、尊重,以及包容、接納別人。而在今天開跑的首場活動中,來自新北市石碇區的永定國小,也由校長帶領出席,將近40位小朋友愉快的步入家樂福賣場,從摺衣服到收納物品等遊戲,在彩虹志工媽媽育教於樂的肢體互動中,這群大多來自中低收入戶及新住民家庭的孩子,個個展現出開心的微笑。家樂福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吳柏毅也笑著指出,我們最期待的是,讓這群孩子的在成長過程中,擁有美好的記憶,也讓這群孩子有更全面更棒的生活新體驗。
留言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