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秀姿(彩虹生命教育志工)
「分享」的當中藏著許多的割捨與無奈,
但在看見他人眼中的喜悅之後,分享就變得格外的甘甜。
透過一盤可口的餅乾,看見孩子們最真實的討論,也領我們去享受「分享」當中激起的美麗火花……
割捨的掙扎
媽媽做了一大盤可口餅乾,當二個孩子要開始吃時,門鈴響了,來了二位鄰居的小孩,現在有四位孩子要分享這一盤餅乾,還沒有開始吃,門鈴響又來了二位,還沒有開始吃,接著又來六位,此時每個孩子只能分到一片餅乾,還沒開始吃,門鈴又響了……,故事講到這兒,在彩虹生命教育志工讀書會裡,我問在場的媽媽,你會怎麼做?
有的說「趕緊把自己那片餅乾先吃了再開門」,有的媽媽說「先開門再到附近的便利商店去買餅乾」,有的則說「請所有的孩子等一等;再烤一大盤夠吃的餅乾啊!」媽媽們看見圖畫書裡,屋內孩子拉垮臉的表情,其實很不忍心。
同樣的問題,我問孩子們:「要是你們會去開門嗎?」孩子們都說「會!」。「但是萬一又來一批小孩,餅乾不夠分了,要怎麼辦?」孩子開始搬出媽媽來,要媽媽幫忙想辦法,也有的說「趕緊把餅乾吃掉再開門」,只有少數的孩子願意將手上的那一塊再擘一半給門外的同伴……孩子們陷入了一場苦思!遺憾手中的餅乾不能獨吞,但也不忍心苦待門外的朋友。
格外美味的蛋糕
我把圖畫書的最後一頁翻開來,班上的孩子和圖畫書裡的孩子一齊歡呼,這次按門鈴的是把餅乾烤的最香最好吃的奶奶,她端了一大盤剛烤好的餅乾出現在門口。原來圖畫書的作者也不忍心讓他的小小讀者感受只吃到餅乾屑的感覺!
「門鈴又響了!」繪本的討論,讓孩子們一同經歷了分享當中的割捨心境,奶奶帶來的禮物將這些五味雜陳的心境轉化為出人意外的開心。在真實的生活裡,我也讓孩子們體驗「分享」的割捨與帶來的開心──讓孩子一同來分蛋糕。
我預備杯型馬分蛋糕三個和塑膠切刀,讓全班三十位孩子分成三組,平均一組十位學生分一個小馬分蛋糕,並選出小組長和切蛋糕手,由小組長主持討論,討論蛋糕要如何切,而且必須要全組的人都同意才能一起享用。孩子們絞盡腦汁,有人拿出紙筆算了起來,有人拿出尺來,唯恐切蛋糕手切歪了,看孩子們熱烈的討論,感覺分外的有趣。
在孩子們專注於分蛋糕的同時,卻有一組,全組垮著臉坐著不動,原來是整合不出意見,全組人都僵在那兒。這時別組孩子好心要過來出主意,還被生氣的人轟了回去。一位很有個性的男孩用力推開椅子站起來說「我不吃了!」,其他幾位男孩跟著附和轉身要走,我把他們叫了回來,詢問每一個人意願,是否要放棄自己的那一份,給同組不願意放棄的人享用?這幾位都很瀟灑又帶憤恨的口氣說:「好!」於是這一組沒有放棄的孩子意外的吃到最多的蛋糕。
活動結束後,和孩子們分享著說分蛋糕的過程,有一位男孩說:「在學校和同學一起吃好開心,即使吃很少也很開心,有時候在家裡一個人吃一大塊,都沒有開心的感覺。」下課 後 老師告訴我,這位男孩的父母長期在大陸做生意,把他交給阿姨照顧,對他來說物質的享受毫無匱乏,但是他在班上與同學的互動表現卻是愛計較、占有慾很強,人際關係很緊繃,透過這次活動讓老師很驚訝,這個孩子對分享,有一個全新的感受。
「分享」帶來新的火花
在彩虹媽媽備課讀書會裡,有彩媽分享,她的班級有一組為了分蛋糕吵了起來,最後竟然動手打架。又有彩媽說是低年級的班級,不會切蛋糕,結果切的太碎不成型,全組人決定用手隨意抓蛋糕,孩子們吃的津津有味說這樣很好玩,有趣的是他們的討論重點是;要不要洗手再來吃。有的班級女生組很快就把蛋糕吃完了,男生組卻擺不平意見,整組決定把蛋糕還給彩媽不吃也不玩了。體驗課程進行,平靜又和平是不錯的結果,現實面往往是變化無法配合計畫,有爭執有衝突不見得就是壞事,這不也是生命教育當中「人與人」的課程中重要的議題嗎?
生命教育的體驗課程不只是帶給孩子省思與教育,也是許多人內在的生命對話。在學與教的過程中,透過對談產生了許多新的省思與感動,調整眼光與腳步,這不也是生命中一個最棒的「分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