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9-15騰訊教育

炎炎夏日,滬上小學順利完成新一屆的“幼升小”招生工作,家長和孩子們正歡歡喜喜地期盼著新學期的到來。

但這“波瀾不驚”的招生背後,藏匿著多少家長難,幼稚園難,學校難的故事。2004年上海市中小學進行了“二期課改”,不僅降低了拼音教學的要求:不要求默寫,不用記憶術語;還規定,幼稚園不能進行拼音等帶有學科性質的教學。然而,被不少家長嬉笑稱為孩子第一次正式“趕考”的“幼升小”考試,卻往往側重於識別和書寫漢字、看圖說話、背古詩、繪畫和算術等。

為此,很多家長早早開始籌畫著自己“幼升小”的孩子如何順利地通過考試,進入高一級的學府就讀。

不久前,台灣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創辦者陳進隆先生、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資深教師謝慧燕女士及上海新東方泡泡少兒教育主任張俊萍女士為滬上家長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生動的“親子共讀——培養孩子國際競爭力”的主題講座。現場,各位專家旁徵博引,將“親子共讀”這一理念介紹給在場家長,令在場家長深受啟發。

從廣泛的意義上說,“親子共讀”可以理解為大人與孩子共同分享多種形式的閱讀過程,除了最基礎“讀”的形式,還可以有表演、圖畫、手工、實驗等等多種形式,重要的是,大人與孩子一起享受“共讀”這個過程。

有別於其他教育機構單純為“幼升小”考試而開設的課程,新東方大膽突破,經過多年探索與實踐,以“親子共讀”為核心理念推出了“親子共讀”課程。新東方“親子共讀”課程充分考慮到低齡期的學生受課程度,從簡單的遊戲或日常趣味知識見聞入手,教授拼音知識,整堂課程輕鬆活潑,實踐性強。對此,上海新東方泡泡少兒教育主任張俊萍女士解釋道:“新東方的課程是按體系分的,根據不同的孩子和年齡段劃分,比如小班的學生,我們開設‘拼音親子同樂’課程。大班的學生,我們增加了雙語故事閱讀,拉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其次,“親子共讀”的最大特色是通過由家長陪伴孩子參與課堂,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其實,最重要的還是需要家長在家支援和操作,因為老師在課堂上講究效率,不能面面俱到,一一實踐。爸爸媽媽給小孩子講故事的效果會更好,有助於培養孩子學習語言的樂趣,和學校教育做到相輔相成的關係,”張俊萍女士強調。

郭晨皓小朋友今年5歲,是新東方“親子共讀”的一名學生,正在學習語文基礎拼音。郭爸爸對其選擇‘親子共讀’表示,“我們看中的是這裡上課的氛圍。因為孩子年齡小,對家長的依賴性強,‘親子共讀’不僅能夠陪著孩子,同時也能讓家長一起學習,瞭解課程的進度。能看到自己的孩子開心地學習,我覺得很欣慰”。同樣作為“親子共讀”的學生家長顧先生,深有同感地說道,“我的孩子今年4歲。‘親子共讀’為我和孩子提供了一個溝通平台和機會,和孩子一起學習,能讓我在家裡更好地輔導孩子”。

【轉載自《騰訊教育》2011-9-15原始新聞連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彩虹愛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