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的核心是「愛」,
若能用誠心與關懷,成為別人生命中的祝福,
更能享受人與人之間的美好關係。
文/黃迺毓(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教授)
我是個獨生女,在我成長的年代,那是極少的case,但我的父母對「只有一個女兒」這個事實毫不介意,只不過我的成就壓力與兒子相似,也享有獨生子女唯我獨尊的特權和主見。
雖然我不是社交高手
年輕時,我察覺人際關係有點困擾我,例如,我沒有姊妹淘,很多女孩子們的社交圈我時常被排除在外,我雖然為此有點苦惱,但也沒辦法,圈子是自然形成的,我知道別人不是故意排斥我,而我也不能強迫別人把我劃在圈內。
長大後,我有了一些要好的朋友,但是也漸漸體會到有人天生是社交型的,加上成長的環境和家庭的教養,他們可以輕易的博得好人緣;有些人雖天生不是那麼善解人意,但是成長經驗使他們也能精於經營人際關係。而我的「先天不足,後天失調」注定了我不會是高EQ的人。但我體會到人緣不是重點,不必為了被接納而過度討好別人,因為那會讓真正在乎我的人傷心失望。
願意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人際關係的核心是「愛」,誠心才是人際關係的關鍵,與其困在「相識滿天下,知心沒幾人」的關係泥沼,只會更苦惱,不如學習真心的關心別人,先成為別人的貴人。人際關係重點不在於教孩子成為人見人愛的社交高手,這種人可能也是寂寞的人,因為他只是把人當作「互動對象」,內心卻沒有容納他人的空間。長袖善舞的人不一定會得到更多社會支持,社交技巧和手腕可能讓他得到熱鬧的外場,背後卻是更深的空虛。
這一期Reach & Touch專刊,我們針對生命教育的「人與人」面向作深入的探討,這是天人物我四個面向裡,父母和老師最注重的,畢竟華人文化特別強調倫理,但是在現代社會裡,我們如何以新的眼光來幫助自己和孩子,相信你讀了這本刊物,必定會有新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