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彩虹愛家生命教育部主任  鍾美慧

   

意猶未盡的闔上彩虹剛出爐的繪本《蛤蜊之歌》,一面開心的想著,要趕快把這個故事說給孩子聽。

 

故事中的妮妮是個蛤蜊鑑定高手,每當媽媽買蛤蜊回來,都要經過妮妮敲敲聽聽後才能下鍋。有一次,媽媽又從市場買了一包蛤蜊回家,妮妮熟練的左手拿著一顆蛤蜊,再用右手撿起一顆顆蛤蜊敲一敲,仔細分辨聲音的虛實,藉以判斷蛤蜊的好壞。不料,全部敲完後發現,整包的蛤蜊都壞掉了,妮妮急忙回報,經過媽媽親自檢查,才發現原來所有的蛤蜊都沒問題,壞的只是妮妮左手的那一顆。妮妮聽了恍然大悟,也敏銳的覺察出自己和新同學相處困難的原由。

 

看完這個故事,讓我想起多年前從事諮商工作所接觸的一些個案,這些苦主在諮商室不斷的抱怨配偶、父母、姻親、朋友,可是,經過抽絲剝繭的分析真相後,常常發現原來問題不在他人,而在自己。在人與人的關係中,有人常因他人與自己的生長環境、教育背景、個性特質的不同,而產生摩擦或衝突,但也有人可以和每個人都相處愉快,關鍵可能就在於自己是哪一種蛤蜊。這本繪本對於我也是一大啟示,看完後,我努力的檢視,在我的人際關係中,那些與我有摩擦或我曾看不順眼的人,是我的問題?還是對方的問題?我是否也常常用放大鏡檢視他人而忘記反省自己是否是顆壞蛤蜊呢?

 

不論是老師、父母或彩虹志工都很適合用這本繪本進行生命教育,它可以引導孩子反思自己和同學或家人相處時的狀況,檢視自己的價值信念及自己是如何看待自己及他人的。引導孩子思考最好的方式,就是在講完故事之後,由淺入深,由客觀到主觀的問孩子一些問題,藉著問題可以和孩子有深入的對話,藉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並更客觀的看問題,而老師、父母也可藉孩子的回答,了解孩子的想法及思維模式。例如:

 

1.妮妮如何檢查蛤蜊的好壞呢?

2.妮妮所檢查的蛤蜊結果如何?為什麼?

3.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讓你討厭的人呢,他們是哪些人?

4.他們有哪些地方讓你討厭的呢?其他人也有相同感覺嗎?

5.想一想那些你不喜歡的人有沒有不錯的優點呢?有哪些呢?

6.每一個人都有可愛的特點和不可愛的特點,要如何與人相處會比較快樂呢?

 

藉由這樣循序漸進的提問,讓孩子透過故事內容,省思自己的生命經驗,並建立新的生命態度與生活模式。

 

究竟什麼樣的人才算是一個好蛤蜊呢?他應該有一個健康、自我接納、並且時常保持正向思考、擁有包容與自省的能力。一個懂得自我接納的人,不會太在意他人的看法或因人的批評而輕易受傷;一個能正向思考的人,凡事會以正向的方式解讀,並用正向的想法與態度去面對挫折;而擁有包容力的人容易接納異己、欣賞他人並原諒他人的錯誤;懂得自我反省的人則會在指責別人時,先思考自己有沒有錯並能自我改變與調整。這些正向的價值信念能夠幫助我們在人生中用「好」的眼光看事情,而不是成為一鍋蛤蜊湯中的「壞」蛤蜊,若能常常檢視自己並做調整,相信許多人際問題便能輕易的迎刃而解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彩虹愛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