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期彩虹讀書會進入了「人與生命」主題的探討,生死的話題,讓沉重的氛圍常常竉罩在夥伴間。

我們討論到如何跟孩子談親人死亡?如何消彌親人離去的生命失落感?對生命的態度應如何?等等問題。對死亡的未知,給人帶來恐懼;那種生離死別的不捨及苦痛更是讓人難以承受。這些連大人們都很難回答及體悟的問題,要教導小孩更是難上加難。

 

但經過這學期的討論,我卻對死亡及生命有愈來愈正向的看法。生命的長短雖不是我們能決定的,但每個人生來世間都是身負使命並且有該學習的功課。也因為有至親過世的經驗,讓我更能深刻感受離去的親人留下的那份愛,如何讓愛繼續蔓延,是我們生者的使命。

 

之前看到孔子說的話「未知生,焉知死」,我不太懂其意含,但如今我有了體會。若我們先想到死後要留下什麼,對生命就會更積極了,所以才會說要「活在當下」、「愛要即時表達」。

 

中國人含蓄的特質,讓我們常常將愛隱藏得不見蹤跡,愛之深責之切是最佳寫照,如今我們要翻轉這種觀念,常跟家人說「我愛你」,也多一點擁抱,會發現愛會發酵,讓自己及週遭的人感覺生命更美好。

 

 

 文/鈺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彩虹愛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